旧将录!拉希德-华莱士:时代先锋大个子!
虽然华莱士能力不错,但他的数据并没有一下子爆发出来。那时候的开拓者可是全联盟最有野心的球队之一,在老板掏钱支持的情况下,总经理直接开启“疯狂交易模式”,先后引进了格兰特、斯塔德迈尔、史密斯、皮蓬这些人,阵容越来越强。
到了90年代末期,开拓者已经变成了一支真正的大牌球队,两套首发阵容轮换,人人能打,实力非常强悍。所以他们也不太需要华莱士去疯狂得分。相比起每场拿高分,华莱士更喜欢做那些为赢球默默付出的小细节。
1999-2000赛季,开拓者迎来了巅峰期。常规赛虽然没全力拼,但也拿到了59胜,攻防两端都排在联盟顶级水平。所有人都觉得他们有机会冲击总冠军,结果却在西决最后12分钟被湖人翻盘,成了科比和奥尼尔夺冠的垫脚石。
回头看看这一年,拉希德-华莱士第一次入选了全明星,季后赛里也展现出了他作为球队核心的价值。可就在开拓者球迷觉得他要成长为超级巨星的时候,一个隐藏的不稳定因素却已经在悄悄埋下。
和另一位个性鲜明的前锋萨博尼斯有点像,华莱士在球场上非常拼,愿意为胜利付出一切,但他的性格也相当桀骜不驯。从进入联盟开始,他就一直是技术犯规排行榜上的常客。
就在他第一次成为全明星的那个赛季——1999-2000年,随着他在球队地位的提升,他的情绪也开始越来越难以控制。整个赛季他吃了38次技术犯规,还有6次被直接驱逐出场。但这还不是最夸张的,接下来那个赛季,他又以41次技犯、7次被驱逐的纪录再次刷新了自己。
除了和裁判之间的紧张关系,华莱士和记者之间的矛盾也在逐渐升级。他一直很自豪自己的黑人身份,如果他认为谁对他有偏见或者针对他,轻则冷嘲热讽,重则当场发火。比赛赢了还好,一旦输球,面对记者们尖锐的问题,他的情绪就特别容易爆发。
随着球员之间的秩序越来越乱,到了第二年,开拓者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,季后赛首轮就被去年的老对手湖人早早淘汰了。更糟糕的是,华莱士又一次控制不住自己,竟然把球员的毛巾直接扔到了老将萨博尼斯脸上。萨博尼斯觉得特别不服气,结果直接宣布退役(虽然后来又回来打了一年)。这件事让球队内部的矛盾彻底暴露出来,从此开拓者也开始走上了下滑的道路。
接下来的那段时间,开拓者队简直成了媒体的“靶子”,球员们在场外的行为越来越失控。昆特尔-伍兹因为带违禁品被抓,扎克-兰多夫和鲁本-帕特森甚至在训练时打起来了,邦奇-韦尔斯也因为一些言论闹得沸沸扬扬,肖恩-坎普更是体重失控,各种场外问题层出不穷。
更糟糕的是,更衣室几乎要乱成一锅粥了,拉希德-华莱士的场外矛盾也越来越严重。到了2003年,他甚至在比赛结束后直接威胁裁判,这事儿闹得可不小。因为这些夸张的行为,当时的开拓者被球迷戏称为“监狱者”(Jail Blazers)。
虽然球队还是靠着球员们的天赋勉强打进季后赛,但一到季后赛就完全没斗志、没韧性,连续三年都是一轮游,中间还创下过季后赛十连败的尴尬纪录。
场上的表现不行,场外的新闻又不断,波特兰的球迷对这批球员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,尤其是华莱士,成了大家口中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2003年,皮蓬心灰意冷地离开了球队,萨博尼斯也因为年纪大了选择退役。比起核心球员流失,更可怕的是,从管理层到球迷,大家都想赶紧摆脱这支球队带来的负面影响。虽然华莱士当时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期,但他已经彻底失去民心;反倒是那个在2003年季后赛中让球队绝处逢生的扎克-兰多夫,慢慢成了球迷的新宠。
2004年交易截止日之前,华莱士在球队只打了半个赛季,最后还是被送走了。他和韦斯利·佩尔森一起被交易到亚特兰大,换回来的是谢里夫·阿卜杜勒·拉希姆、丹·迪考和西奥·拉特利夫。结果他在老鹰只打了一场,又在一笔三方交易中来到了活塞。
从这一刻开始,拉希德·华莱士的故事才真正拉开序幕。
到了活塞之后,华莱士的加盟正好解决了他们大前锋位置上的问题,球队也组成了让整个联盟都害怕的“双华莱士”组合。围绕着这个超强的防守阵容,后来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——这支新“坏孩子军团”在季后赛爆冷击败湖人,拿下了总冠军。那一年,华莱士完成了自我救赎,从一个让人头疼的麻烦制造者,变成了夺冠路上的关键人物,也实现了对湖人的复仇。
之后,华莱士又短暂效力过凯尔特人和尼克斯,退役后还尝试过当教练,不过在活塞当了一年的助教后似乎不太满意,就离开了。后来他把重心放回了北卡大学,偶尔还能在ESPN上看到他。他性格直来直去,解说时见解独到,也赢得了大批球迷的喜爱。
回头看看拉希德·华莱士的职业生涯,用一句“性格决定命运”真的再贴切不过了。
虽然他的数据不算特别亮眼,但他的天赋是实实在在的。他有出色的球场意识和扎实的基本功,本来是有能力成为球队核心的,但他更看重团队的表现,而不是个人的数据。
从某种程度上说,这种选择跟当时那种强调球星单打独斗的风气有点不太合拍。虽然他的牺牲精神值得敬佩,但球迷们总是希望他能多承担一些,打出更强的个人表现。
这也成了他在开拓者时期一直面临的矛盾,最终导致了球队的失败。到了活塞之后,他不需要再当球队的第一甚至第二得分手,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角色。也许正是因为活塞不需要他每场都扛大旗,只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就行,反而让他场外的问题得到了更好的控制。
说白了,拉希德·华莱士的数据其实不算特别亮眼,再加上他职业生涯中也经常被负面新闻缠身,这都让球迷对他产生了不小的误解,没能真正认识到他的价值。不过,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来看,前场位置上可是人才济济,像邓肯、加内特、马龙、诺维斯基这些后来都进了名人堂的大前锋,竞争非常激烈。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站稳脚跟,说明华莱士的能力是真的有两把刷子。
现在回头看看,还真有点儿想,如果他生在现在这个时代,说不定会是联盟里最符合现代打法的大个子之一。他那种从低位防守到篮下护框的能力,放在今天绝对是防守端的宝藏。而且他巅峰时期的机动性也不错,能防外线后卫,进攻端也不光是靠单打,还能传球、组织,既能打四号位,也能适应小球阵容的五号位。
特别是他投三分这个特点,放到现在完全不是什么稀奇事,反而成了稀缺资源——现在联盟正缺这种能拉开空间的内线球员。再加上他那种非常注重团队配合的属性,不管去哪支球队都能快速融入,成为球队的重要一环。
所以从这些角度看,也许拉希德·华莱士只是比同时代的球员们早走了一步,如果他晚生几十年,可能早就成了现在的超级巨星了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